今年來600余只私募清盤,超八成提前清算透露出什么信號?
發布時間:2021.05.17
春節假期后A股的快速調整,使得提前清盤私募基金的占比顯著提升。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今年以來已有超600只證券類私募基金遭遇清盤,其中八成產品提前清算。而絕大部分提前清算的產品來自于5億元管理規模以下的私募管理人。多位業內人士直言,小私募在渠道面前相對弱勢,很難拒絕清盤線要求,因此在市場快速調整時小私募新產品提前清算的比例會明顯提升。 小私募成提前清盤“重災區” 春節假期后市場的快速調整,讓不少私募產品凈值遭遇重挫,提前清盤基金的占比也顯著提升。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今年以來已有616只證券類私募基金遭遇清盤,其中高達516只基金為提前清算,提前清算的產品占比高達83.77%。
值得注意的是,5億元規模以下的小型私募機構成為基金提前清算的“重災區”。 據統計,在提前清算的516只私募基金中,高達362只基金來自于管理規模不足5億元的私募管理人,占比為70.98%。另外,50億元以上管理規模的私募管理人共有53只產品提前清算,50-100億元、100億元以上管理規模的私募管理人提前清算基金數量則分別為16只、37只,占比分別為3.14%、7.25%。
難以拒絕清盤線 業內人士表示,小規模私募在渠道面前相對弱勢可能是其多只產品提前清盤的原因之一。 據悉,私募機構發行新產品時,渠道往往會要求私募機構設置預警線和清盤線。一般情況下,如果新基金的凈值跌至0.8元以下,倉位需降至五成以下;如果新基金凈值跌破0.7元,則該基金會被強制清倉止損。 “今年春節后A股市場急轉直下,曾一路高歌猛進的機構重倉股遭遇重挫,大多數私募基金凈值顯著回調。在市場情緒最熱時發行的新產品如果建倉比較快的話,自然很容易觸及預警線和清盤線。與此同時,小私募在渠道方面前較為弱勢,大部分新產品都依照渠道要求設置了清盤線,所以在提前清盤的基金中,5億元管理規模以下的私募管理人較多。”滬上一位私募研究員直言。 從倉位數據來看,小私募春節后倉位降幅明顯高于大型私募,這背后除了主動減倉避險的因素,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小私募產品觸及預警線被迫減倉。 北京一位百億級私募人士也透露,由于私募管理人數量龐多,魚龍混雜,因此渠道在進行選擇時頗為謹慎,對一些名氣不大或沒有長期業績的小規模私募會要求其設置預警線和清盤線。不過,一些具備長期業績,規模超過百億元的頭部私募則可以與客戶、渠道溝通,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不設置該限制。最近東方港灣掌門人但斌就在其微博上直言將“不再發行設有預警線和清盤線的產品”,而小私募很難有這樣的話語權。 小私募如何破局?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除了渠道銷售方面的劣勢,小私募還面臨品牌、運營成本等方面的困境,后續該如何破局需要深入思考。 私募排排網創始人李春瑜直言,私募需靠業績說話,產品業績表現差不僅會導致經營困難,甚至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客戶肯定是誰的業績好就交給誰去管理,這是一個很殘酷的領域,小私募更要憑借長期業績收獲規模的增長。” “私募是個充分市場化的行業,業績是王道,風控是生命線,小私募的生存和發展就像走在鋼絲繩上,容不得一點松懈,因為不管是回撤控制不到位還是長期業績表現跟不上,都可能導致公司的滅亡。所以我們需要始終記得,資管行業沒有什么捷徑,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先把3-5年期業績做得漂亮,才能實現最終的破局。”滬上一位小私募董事長坦言。 資料來源:騰訊網,上海證券報社。免責聲明:本公司發表的相關文章均來自公司自研以及公開信息整理,不代表公司的官方觀點和立場,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copyright (C)2001-2013 魯創資本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華夏商務網 |